內容來自聯合新聞網
中研院:台灣所得稅 已成為薪資稅
【聯合報╱記者林上祚/台北報導】 2014.06.07 03:21 am 富人避稅多 負擔不公 中研院指出,大台北地區房地產在過去十二年投資報酬相當高,但資本利得高、資本利得稅卻偏低,這也是炒房行為難有效抑止的原因。 攝影/林伯東 中央研究院稅改報告指出,台灣的所得稅基本上已成為「薪資稅」,薪資所得者稅負太重;而富人的避稅管道太多,常造成負擔不公,使我國貧富懸殊現象更惡化。中研院指出,民國九十六年起,我國薪資所得者負擔的稅收占整體租稅結構都超過百分之四十,九十八年甚至高達百分之四十五;反觀證券交易稅及土地增值稅等屬於資本利得的稅課收入,始終只維持在百分之十上下。不過,受雇人員報酬(上班族的薪資)占國內生產毛額(GDP)的比重節節下滑,至民國一百年僅占百分之四十六;但企業營業盈餘占GDP比重逐年上升,在民國一百年約百分之五十二,顯示擁有資產者及企業之經營者,享受了更多全球化經濟以及經濟成長的果實。台灣營業事業所得稅率在金融海嘯後降至百分之十七,中研院稅改政策建議書召集人王平表示,全球金融遊學 英檢網路報名危機已過,應將營所稅率恢復至百分之廿五,有助淘汰不具競爭力的「殭屍企業」。他相信,宏碁董事長施振榮、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、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等主流企業家也都會贊成。「我們捫心自問,企業減了這麼多稅,有無增加投資?更多研發創新?有無回饋加薪?這幾年減稅,到底是誰賺了錢?我們只是主張把營所稅改回原本較為公平狀態,不是要加稅!」王平指出,政府過去提供企業租稅獎勵過於浮濫,除了多項獎勵外,營所稅率也從百分之廿五降到百分之十七,課到的稅非常有限。據估算,台灣目前的企業租稅負擔率僅百分之二點五四,在OECD(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)國家排名屬後段班;相較之下,韓國有百分之四,日本百分之三點二八。王平表示,台灣面對全球化、人口老化、少子化挑戰,較其他國家嚴重,人口老化導致社福支出增加,勞動力減少導致稅基縮小,財政赤字恐更惡化。 圖/聯合報提供 圖/聯合報提供
新聞來源http://forum.udn.com/forum/NewsLetter/NewsPreview?Encode=big5&NewsID=8725229
-
簡單學英文 學好英文方法線上免費英文學習 英文生活會話聽 學英文 說英語全國補習班 線上英語教學比較美語 英語 網上英語發音免費英文會話網站 網路學英文 免費聽英文翻譯 背單字 英文兒童英檢 英檢單字免費英文 練習英聽網站全民英檢中級單字 家教 高雄
留言列表